华人策略研究手机版
院发【2018】16号
面向产出的本科教学评价机制(试行)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学校本科生课程建设与质量改进的指导原则,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自检工作要求,为规范课程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工作,保证内部评价机制及持续改进工作的健康运行,编制此评价机制。
一、评价目的与标的
产出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为检查产出的质量,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使专业教育工作处于动态的良性发展,使专业培养的全体学生达到毕业要求。
评价的产出标的必须为具体的形态,是可衡量的指标。这个指标是基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来划分的,作为课程教学的落实目标。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形成明确清晰的学习成果,成为课程目标达成有效评价的基础。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又是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可衡量形态,用以评估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效果。
课程目标情况达成评价是从课程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证明课程对指标点的贡献是否达成,目的是发现教学短板,改进课程质量;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是对毕业要求进行达成情况评价,证明学生的能力是否达到,目的是发现学生能力短板,改进课程体系。总的来说,没有高质量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就不能有可信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通过课程达成及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制度,形成对专业教育现状的评估成果,并据此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形成具有修正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评价对象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对象是修读该课程的学生,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对象是认证期内的某届毕业生。
课程质量评价的对象包括各类理论和实践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客观判定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责任人员
课程评价包括了对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评价。课程质量评价是课程教学的必备环节。课程评价应该由当事人(师生)之外的第三人来完成,即由课程责任教授(课程负责人)组织实施。教师自评结果仅能作为课程评价的一种评估资料。
课程质量评价依据与结果的合理性由学院教学督导组负责鉴定。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总责任机构为学院教学委员会,总责任人为学院院长。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建立面向产出的课程评价制度是内部质量保障的核心,也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依据。
1.评价内容与依据
课程质量评价的内容应聚焦学生学习效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必须与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相匹配。评价内容为重点支撑毕业要求的所有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评价依据是教学大纲、各门课程的考核材料,包括考试试卷、平时作业、实践报告、毕业设计等。此外,教师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表现、实习实践表现等评价均纳入平时成绩的考量范围。
2.评价周期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周期一般为一年,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3.评价数据及方法
主要数据取自各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同时也可通过学生自评、任课教师自评、督导促学促教以及同行评价等措施获得评价数据。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小作业、小测验、调查报告等方式,使成绩构成多元化,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经评估确认合理的基础收据,通过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持续收集数据,采用科学方法(主要为成绩法)定期评价目标及要求达成情况。
4.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包括了评估和评价两个环节,未进行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评估的评价结果毫无意义。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1)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考试内容
(2)考试内容审批评估
(3)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
(4)课程负责人汇总整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5)任课教师形成自己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6)课程负责人形成课程的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7)专业评价小组汇总分析各类评估数据,最终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五、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是检验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口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质量标准(即毕业要求)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专业“持续改进”的基本前提。
1.评价内容与依据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是通过收集和确定体现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相关评估数据(包括课程质量评价数据和学生表现评价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后,对应届毕业生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做出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学生各项能力的长处和短板,为专业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评价周期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周期为一年,在应届毕业生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后实施。
3.评价数据及方法
本专业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包括基于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数据的内部评价和基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的外部评价。内部评价采用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直接量化评价方法,外部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的间接评价方法,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的方法的反馈对比、综合分析,得到专业培养的真实效果。
4.评价过程
(1)内部评价
运行于内循环,主要监控对毕业要求支撑的课程以及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时,按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与其相应权值的乘积累加,即为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再根据取值最小原则得到每一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具体为: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和权重值设定,课程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课程达成度评价,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
(2)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采用间接评价方法,以问卷、座谈等形式定期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以获知受访者对本专业毕业要求中各项能力及其表现情况的认可程度。主要包括两项:一是受访者对毕业要求各项能力重要性的认可度,二是毕业生在这些能力上表现和达成情况。
① 毕业生跟踪反馈方法与流程
运行于大循环,主要从毕业生的视角评估分析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对毕业生进行的调研,其调研对象为应届毕业生;调查的主要内容以毕业时应达成的毕业要求为主要参考依据,用于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
② 社会评价方法与流程
运行于大循环,主要从用人单位的视角评估分析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调研,是由用人单位对在企业工作的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主观评价,调查的主要内容分别以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为主要参考依据,用于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
六、质量管理体系
将面向产出的评价制度纳入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且运作健康的管理体系能为评价提供合理的基础数据,且为持续改进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落实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加强质量信息的深度挖掘及反馈利用,强化质量问题的协同改进,推进专业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在本科教学管理中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专业建立了由校领导、各专业领导小组、教务处、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学院教务办公室、学院教学督导组、系教学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等组成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管理、监督、评价、激励、考核专业教学,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证。
1.学习成果评估体系
建立校院两级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
在学校层面上,任课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使用网络在线系统评估学习、工作进展情况。该系统为学生提供非官方的成绩单、教师评价、选课、提意见等服务。任课教师、教辅人员、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数据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报告,为学生提供学习在线辅导,心理咨询等。
学院对学生考试方式及内容做出规定,使其能够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现教学与辅导方面的不足。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学院出台细致的考核办法,给出考核标准。学院设立专门评估小组,依照评价办法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对专业、课程和教学管理进行实时全程监测监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常规性检查教学及管理档案,及时发现、指导、整改教学问题,建立教学信息采集系统,定期填报教学基础数据,发布教学质量报告。
围绕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秩序、教学档案、学风与考试秩序、试卷等进行定期检查,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业绩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职称晋升联系起来,激励教师教学热情。
七、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
评价结果的反馈是为了用于“评价-反馈-改进”循环体系,并通过循环体系的不断修正,通过对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调整,不断推进持续的改进过程。有效实现教育教学活动支撑毕业要求,以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并提高社会的适切性。
只有评价结果的反馈是有效的、及时的,才能形成完整的闭合循环,才能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可持续发展。
1.评价结果分析
(1)单项分析
分析毕业要求与期望之间的吻合度,期望应体现专业对该项的关注度。
(2)短板分析
12项毕业要求横向比较,持续改进短板
(3)比较分析
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进行对比,从差异中寻找问题,持续改进。
2.评价结果反馈
对课程目标达成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将报告及时反馈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家小组。小组专家从教材选择与编写规划、课程内容选择、教学进程控制、试验教学等方面进行反思,持续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华人策略研究手机版
2018年12月20日